|
||
|

得榮縣卡龔村太陽能光伏泵站提水揚程近500米,被當地群眾稱為“高山上的甘露”
一、告別有水難用,科技來幫忙。四川干旱河谷和高半山主要分布在岷江、大渡河、金沙江、雅礱江“四大流域”,區內水資源總量豐沛,但河谷深切、山高水低,開發利用難度大,成本高。“聽水響、望水流,年年用水愁”,是這些地區“有水難用”的真實寫照。為破解這個問題,四川省委、省政府于2016年開創性提出實施干熱河谷生態治理產業脫貧工程,水利廳、財政廳主動創新作為,依托有關科研院所,革新傳統電力提灌方式,推動太陽能發電、高效容積泵技術集成融合,發展形成光伏提水新技術,并在干旱河谷地區成功試點建設和推廣應用,既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光熱資源,又克服了傳統電力提灌揚程低、運行成本高的缺點。目前,已累計建成提水裝機8285千瓦,新增年提水能力超過700萬方。
巴塘縣中咱村太陽能光伏泵站年提水能力30余萬方,年可節約用電近40萬度,節約電費20余萬元
二、告別產業難興,脫貧更穩定。干旱河谷和高半山地域廣袤,有豐富的土壤、充足的光照、特殊的立體氣候,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。但過去由于缺水,發展產業猶如空中樓閣;現在水的問題解決后,產業夢想終于走進現實。以四川甘孜州為例,“十三五”期間,他們以“南路干旱河谷地區為重點,東路、北路高山半高山干旱河谷地帶為補充”,“插花式”布局太陽能光伏泵站,因地制宜調整種養結構,發展形成了“得榮縣因都壩葡萄”、“鄉城縣熱斗蘋果”、“丹巴羊肚菌”、“巴塘縣中咱毛桃”、“德格溫拖蔬菜”等幾十處不同特色農業產業園區,實現“建一座泵站,灌一片產業,富一方百姓”,為貧困群眾可持續脫貧奠定了堅實支撐。
德格縣溫拖村依托太陽能光伏泵站,發展現代農業3000畝,實現年銷售收入1920萬元
三、告別生態難護,發展更綠色。干旱河谷和高半山降雨量小,蒸發量大,局部地區土地沙化、荒漠化問題突出,水土流失嚴重,生態系統脆弱。通過建設太陽能光伏泵站,在解決生產、生活用水基礎上,兼顧生態用水需求,可逐步恢復區域生物生產力,遏制生態退化。此外,太陽能光伏泵站利用清潔能源,不僅降低了煤炭、柴油等化石能源消耗,還有效減少了碳粉塵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排放。地處長江、黃河源頭地區的甘孜州,在光伏泵站灌區全面推行低壓管灌、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,改傳統“大水漫灌”為“精準滴灌”,既提高了用水效率,又降低了對土壤的沖刷,保持了水土,為保障“一江清水向東流”、建設川西北生態示范區作出積極貢獻。
本文來源中國節水灌溉網,如有侵權,請聯系45399128@qq.com.